大佬口中不同版本的互联网+
“互联网+”绝不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简单相加,而是深入融合到一起,创造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文_本刊记者 田甜 编辑_王琦
2014年“互联网思维”横行,到了2015年年底,再谈互联网思维好像是受到了某种鄙夷,它已经成为过去式了。今年科技互联网圈子里言必谈的是“互联网+”。
按说“互联网+”也不是年内出现的新事物。“互联网+”作为一种表述正式提出,可以追溯到2013年11月小马哥的一次发言。马化腾说:“互联网+一个传统产业,意味着什么呢?其实是代表了一种生产力,或者是一种外在资源和环境对这个行业的提升。”
此刻小马哥应该不会想到,他提到的这个词一年多以后会在人民大会堂响起。2015年3月,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不用说,各行各业在追捧“新常态”的同时也必会头顶红宝书大谈特谈“互联网+”,它真的火起来了。
先来看看几位科技大佬的“互联网+”版本:
马化腾版: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业的跨界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构建连接一切的新生态。
李彦宏版:互联网和很多产业一旦结合,就变成了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东西。
雷军版: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和互联网的思维与实体经济相结合,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增值、提效。
总之,“互联网+”绝不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简单相加,而是深入融合到一起,创造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互联网进入中国已有20多年,从最初与传统行业平行发展到不断冲击传统行业,“互联网+”却偏偏在这股冲击波下火了起来。这背后是传统行业开始出现产能过剩,互联网的网民红利也在逐渐消失。与过去的对手从相杀到相爱,或许可以开辟出新的空间。
早些时候人们还有争议,“互联网+”互联网到底是主体还是手段?像时下很热的互联网金融,是用互联网改造金融行业还是仅仅将互联网作为开展金融服务的工具、渠道?如今这一问题应该可以画上句号了。随着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手机应用的兴起,各种“宝宝”类产品成为人们投资理财的首选,互联网金融下的新产品已经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又一个新词出现了,仅仅将互联网作为工具手段那叫“+互联网”,与“互联网+”差远了。
“互联网+”虽威力无比,但也不是一切都由互联网说了算。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特殊性和专业性,互联网在其中是改造者,它成不了主导者。互联网将技术和应用带入传统行业,使其产品更加满足人们的需求,但规则如何制定,还是传统行业说了算。有人担心互联网会造成传统行业市场的萎缩,未必。“互联网+”为传统行业开辟了新空间,成功的范例比比皆是。“互联网+”到底能走多远,掌舵者还是传统行业的领跑者们。